話說,
游擊司仁匹馬穿林,向燈光處找來。
就見山坡下茂林深處,現出了一所莊院來,倒也甚是幽邃。
只見那莊子小徑通幽,長松夾道,前臨溪澗,泠泠流水繞疏籬,後倚層崗,疊疊野花鋪滿路,寂寂柴扉盡掩,悄悄雞犬之聲,月侵茅檐,屋角老牛眠正穩,霜樹古渡,橋邊漁叟夢俱清,遠看燈影隔疏林,近處梵音盈客耳。
司仁過了小橋下馬來,将盔甲卸下,梢在馬後。
然後,
走到莊門口叩門,連呼了數聲,才有人應道:
啥子人深夜至此攪擾?
司仁說道:
是過路的,錯過了宿頭,敢借貴莊一宿?
裏面開了門,卻是個童子,看見司仁生得魁偉。
忙喝道:
這裏是清淨禪林,沒有啥子東西哩!你不會是一個歹人吧!
司仁說道:
我就是一個過路的孤客,迷了路的,絕對并非啥子你想像的那麽吓人的響馬!
這時,
又見走出來一個老媪說道:
你先在此等下,待我進去說一聲,再來請你!
不一刻,
老媪手提燈籠出來,引司仁進去,開了側首一間小房與他住了。
點上燈說道:
客官請坐!
司仁将馬牽進來。
那老媪見上面拴着盔甲刀槍,驚了一跳說道:
爺爺,你說是客人哇!咋個會有這些刀槍的行頭呢?難道你真是個歹人麽!
司仁趕忙說道:
老人家,你不要害怕嘛!我實話對你說,我是領兵征那白蓮教的軍官,因在打鬥中,被他等用妖法沖散,遂迷了路來到此地的!
正說着,
就見那童子出來說道:
我家官人說你既是位老爺,那就請到草廳上奉茶吧!他就出來!
童子遂執燈引他到草廳上。
就見裏面走出個少年後生來,生得眉清目秀,體健身長,頭戴紗巾,身穿土綢道袍。
見禮坐下,
茶罷說道:
不知大駕光降,有失遠迎,敢問尊姓大名?
司仁說道:
賤姓司名仁,乃廟彎營游擊奉河臺調來收捕東平妖人喬段江的,早間一陣勝了,後一陣遇上一頭陀,交鋒數合,就被他行妖法放出火來,後又天昏地暗,走石揚沙,對面不見人,在下當時只得信馬行來,故此輕造驚動,敢問先生上姓?
那少年說道:
學生姓曹名生國,敝莊喚做曹家莊,不知大人降臨,村仆無知,多有得罪!
童子擺上酒肴,二人相遜坐下。
曹生國說道:
夜暮荒村,山肴野菜,不足以待貴客。
司仁說道:
夜深擾靜,蒙見留宿,已覺不安,何敢當此!
數杯之後,上飯吃畢起身。
曹生國說道:
大人鞍馬勞頓,就請到小齋安置吧!
二人攜手從側首小門進去,三間小屋,說不盡院宇清幽,琴書潇灑,見壁挂幾副弓箭,床頭懸一口寶劍。
司仁稱羨道:
先生青年積學,涵養清幽,真是福人矣!我輩效力疆場,對着不只天壤。
曹生國說道:
山野村夫,愚蒙失學,自當安分老于窗下,坐守田園而已,咋個比得上老先生實城腹心,令人仰止啊!
司仁說道:
你先生正青年美質,博學鴻才,何不出而圖南?就這麽甘于泉石,何也?
曹生國說道:
學生生來就命苦,先君早逝,與老母居此,啓迪無人,自幼愛習弓馬,書史不過粗知大義,心中卻也想要赴武場,奈老母獨居,無人侍奉,田園無人料理,故此未能如願。
司仁說道:
男子生而就應以孤矢射四方,大丈夫以家食為羞,就是老夫人在堂,你正夫人也必能承順照料,田園租稅亦有定額,豈不聞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顯榮父母,方成大孝,目今天下多事,以我之微材,尚忝列簪纓,以先生之高才,擁麾持節,可操券而得,學生身列戎行,若先生肯俯首與我同往,淨此妖勢,共成大績,如何?
曹生國說道:
多承指教,待學生禀過老母,方敢應命,夜深且請安置,草榻不恭,恕罪恕罪!
說罷,
別過進去。
話說曹生國這個人到底是誰?
乃曹如姬之子,自劉大鵬去後,數月而生曹生國。
曹如姬見丈夫始終不回,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幾年後老母又亡,曹生國到十六歲時,就與他完了姻,立了家。
自己遂開始立志修真,,把田園家事,都付與兒媳掌管,曹生國夫婦卻也十分孝順。
曹如姬誠心修煉,也是她夙根所種,漸已入悟堂。
當晚,
曹生國來到佛堂候母。
曹如姬說道:
來了個啥子官長嘛?
曹生國說道:
是廟彎營的游擊姓司的老爺,來征白蓮教的!
遂将前事說了一遍。
曹如姬說道:
這些妖魔真是兇猛,那麽的厲害!
曹生國又将游擊司仁要他同去剿寇立功的話,對母親曹如姬說知。
曹如姬說道:
男子志在四方,你這年紀也該是進取之時,只是建功立業,也要看你的福分如何?你且去安歇吧!待我替你看看吉兇如何?
他夫婦兩人歸房,曹如姬參禪入定。
天明時,
曹生國起來,吩咐備早飯,就聽得佛堂鐘磬齊鳴。
曹如姬念早課念畢,拜過佛。
曹生國夫婦才進去問安。
曹如姬說道:
夜來我已替你看過,此人可以成功,妖氛不久可淨矣!你的後祿也長,只是那賊中有三四個會法術的,其它人都無需顧慮,只是有一個女子,卻是十分厲害,要去尋個人才能降她,這壁上有三枝竹箭,是你小時出痘時,命危之際,曾有個道人醫好,臨行留下了此箭,說日後你的功名,就在這箭上,你可取下帶去,上陣時須特別要防他飛刀的厲害,我再與你書信一函,你可拿往雲夢山水簾洞去訪孟婆老師投下,記住,你需至誠懇求,她自有降妖之法,此老師性子最嚴急,你千萬不可怠慢她喲!小心前去立功。
曹生國領命岀去,陪游擊司仁吃了飯,整頓鞍馬,又吩咐妻子早晚侍奉好母親。
然後,
同司仁岀門上馬,齊奔鄒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