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終日同衆人行樂,不覺光陰迅速。

轉眼風光又是一年,早已冬殘春至,又是除夕。

但見:

殘照收寒,三陽初轉。

已換年華,處處笙歌鼎沸。

會佳宴坐列仙娃,玉觥滿泛。

且自醉流霞,試看取千門爆竹,歲火交加。

衆內官有家者,都回私宅度歲,有事的都在宮中執役,惟有劉大鵬獨自無聊,思念母親存亡未保,妻子生死若何,心中悶悶不樂,倒在床上悲傷了一會,竟和衣睡去。

猛聽得有人喚道:

快起來看門!

睜開眼卻不見人,翻身又睡去了。

少頃,

忽又聽得有人叫道:

劉監,這是啥子時候了,你還睡麽?還不快去救駕!

劉大鵬猛然驚醒跳起身來,冒冒失失的走出門去了。

也不見有啥子動靜,絕無人影。

遂定了定神,帶上門去火房裏找杯茶吃。

剛走下臺階,就聽得宮門外乒乓劈劈之聲,忙出去一看,迎面就見一個彪形壯漢,正手持一根粗棍,亂打進來。

劉大鵬吃了一驚,想要去攔阻他時,無奈手無器械,慌得又往裏邊去。

那壯漢見到了他,随後就打了進來。

劉大鵬忙奔到儀杖架上拿了一把钺斧,上前擋住。

那壯漢一棍子就打了過來,“嘭”,把劉大鵬手中的鉞斧就如折蔥一般,打成兩三截,手都震得疼,忙轉身就往殿上跑。

那壯漢仍追來打到殿上,劉大鵬慌了,忙提起迎面的擋屏來打他,雖沒有打得他,卻也攔住了他那股強悍的勁。

只見那壯漢的腳步退了兩步,跟着又打了上來。

劉大鵬沒處躲藏,那壯漢早又打到了他的身邊,慌亂裏無處躲,只得提起一把交椅來抵住他。

那壯漢力大棍重,一棍打來就把椅子打得粉碎,卻被椅子上的銅釘釘住了棍,急切難開。

二人你扯我拉,都不肯放松。

那壯漢力大,劉大鵬見勢頭不好,就連交椅用力一推,把那壯漢推了一跤,倒在地上。

劉大鵬正要去奪他的棍,那壯漢又跳起身來。

正在危急之際,外面來了四五個夥計,拿着棍棒迎了上來。

那壯漢便轉身迎敵。

劉大鵬忙抽身下殿到班房裏,便拿了根棍子來,見衆人漸漸抵敵不住。

便大叫道:

你們快去傳人來,等我來拿此賊!

遂挺着棍迎了上去,這一場好鬥。

但見:

兩條龍競寶,一對虎争食。

兩條龍競寶,萬千鱗甲總施張。

一對虎争食,無數爪牙多快利。

兩條龍競寶,翻翻覆覆。

一對虎争食,往往來來。

兩條龍競寶,為雲作雨助威靈。

一對虎争食,撼樹搖林施猛烈。

龍戰敗血見玄黃,虎争傷精凝彈石。

龍争虎鬥難分解,競寶争食兩不開。

二人戰了多時,

劉大鵬原本就不會使棍,況且那壯漢又拼死的打來,他一人咋個抵敵得住。

正是聖天子百靈暗護。

二人又鬥了一會,漸漸劉大鵬就招架不住了。

忽聽得外面喊聲大起,錦衣衛官校領着百餘人,手持兵器,擁進宮來。

那壯漢見了,手慌腳亂起來,棍法也亂了,被劉大鵬偷空就是一棍子打倒在地上。

衆校尉沖上前去按住,捆起就押至午門外候旨,旨下,讓法司嚴訊!

太子也十分危懼,立即去乾清宮問安。

各宮人差役等都臉色愁容,恐聖怒難測,縱然聖上恩寬,各監門人役等也說不清要問罪。

傍晚,

小爺回來下辇。

衆人見天顏和悅,王三林忙喚随身的小黃門來問。

黃門說道:

皇爺震怒,問當時監門的幹啥子去了,咋個就容許人打進來了呢?小爺伏地不敢回答,這時,中宮娘娘說了一句,今天是除夕,想是都去耽擱了會吧!也不要怕成這樣子,回去将那不在職的打他幾棍子算了吧!只是那撒野打砸的壯漢叫外宮審問來回話,到底是咋回事!皇爺又說,小人都讓打進宮來,豈不驚壞了孩子們?這人不必說,定該死了!只是這監門的也是該要治罪的!娘娘又說,那大漢敢于持棍打入禁城,定不是善良之輩,門上那幾個人,咋個攔得住?遂對小爺說,你起來莫怕,皇爺這才息了些怒,賜小爺坐下,吃了茶,又說了半天話,小爺才要起身時,娘娘又吩咐了一句,讓傳與外官,叫他們速問訊了來,說這事也不可亂冤枉了人,然後,小爺才放了心去了。

正說間,

就有中宮已讓女官賜酒來與東宮壓驚,又宣旨慰勞。

正是雷霆之下,如若不是聖母在內調停,這事不知要贻害多少人哩!

東宮領旨後,遂讓王三林查問當時門口不在職的各打了六十棍,對劉大鵬賞元寶二錠,并賜衣幣酒馔,衆人都向劉大鵬稱賀。

次日,

百官朝賀畢,又朝賀東宮。

太子又傳旨說道:

昨天奉母後懿旨,叫法司速審問拟定回奏,不許亂冤枉人!

法司領旨。

過了初二天即會同嚴審。

元宵後題本:

審得罪犯吳國福,大興縣人,素患瘋癫,發作時好喜持棍打人,四鄰皆受其害,本是被妻子鎖禁在家的,因除夕,其妻有事在外,未曾防備,被他掙斷鐵繩,持棍逃出,沒想到會打入皇城,誤闖進東宮,并無其他事情,亦無主使。

次日,

聖旨下來說道:

吳國福雖系瘋癫,但持棍打入東宮,豈無一人見證?該法司再行嚴訊,毋得放縱!

法司奉旨,又提出吳國福來細審,并加以重刑,最終便招出是勳戚李國泰,內相林保勇和朱成鵬主使,裏面有三十六個頭兒,商議三四年了,欲托紅封教李霖寶做龍華會,以便從中舉事,又說正月初二封吳國福為吳真人,教他們使棍,到黃花山去又撞見了馬三道和李守才,林保勇和朱成鵬都說來的好,遂結伴同到石寺小庵堂內院裏吃茶,然後,就吩咐吳國福這事,讓他明天就去吧!裏面有老公公會與他一根重棍。

次日離山後,林公公騎着馬,吳國福就跟他走到一個大宅子內,有朱成鵬公公與他吃過飯,便叫他先去沖一趟子,然後,就領他從厚載門進入,又說他力大,讓他進去後,遇見一個就打死一個,闖進宮去,如若能夠一棍子将太子打死,便送與他土地,讓他吃不完穿不完,富貴受用,還有大好處哩!當時就還送給了他紅封印票,吳國福招認說人還多哩!

衆官聽了,都各面面相觑,不敢言語。

遂令将吳國福收監,立即到鄧江公公家,告以審問吳國福之事,又将供詞呈上,原來這鄧江是結連王貴妃的人。

看畢,

便屏退左右,将座位移近,對他附耳說道:

此事有關宮禁,不可輕動,皇上護局哩!必定不肯認這本題目的,不然,豈不反與儲君不便。

又計議了一會,

鄧公說道:

幹脆先将林保勇和朱成鵬這兩個太監出來質審,探探皇上之意,看可肯不肯,那時再處理。

說罷,

法司辭去,果然就題了一本由吳國福招岀太監林保勇和朱成鵬主使,乞發岀二人對理。

上本後就被留住不發,刑科又催了一本上去,遂方下道:

吳國福既系瘋癫,何以要冤枉太監?該部再嚴審定拟具奏。

法司見不傳出二人來,又去找鄧江公公計議。

鄧公公說道:

從這裏就可以知聖意矣!你們速去拟罪處決為妙!只需将口詞調改作瘋癫口氣具奏。

這時,

太子又傳令催速審結,毋得停留滋事。

到後來,

又訪聽說那兩個太監已被王貴妃打死了。

法司遂不敢遲延了,竟将吳國福拟了淩遲,其妻疏于防守,拟流。

題本上去,奉旨依拟。

不日,

遂提出吳國福來。

只見他以手拍地說道:

你們夥同做的事,如今事敗了,他們為什麽都不問罪,只教我獨死?

監斬官根本就不聽他的,押赴市曹,典刑示衆。

此後,

那些科道都聞此風信,立馬轉變方向,便你一本我一本,都說吳國福擅敢打入東宮,必非瘋癫,定有主使人,分明就是妖書在與他挺立,系同一線索,同一性質,無非欲謀害東宮,又有劾相鄧江放縱罪人,其中不無情弊,甚至詞中還說皇上不真慈愛。

神宗見了,天威震怒。

即刻傳齊文武大臣九卿科道入乾清宮面谕。

衆官齊集闕下,到巳牌時,司禮監傳百官進宮來。

其時,神宗已久不設朝,就是輔臣也是難以得見,衆官此時得瞻天表,不勝之喜。

衆官班齊。

司禮監請皇上臨禦,其時正是慈聖皇太後之喪,幾筳都未撤去。

只見皇上素服立在幾筳東首西向,皇太子與二皇孫都立于幾筵西首東向,稍下一肩,衆官行五拜三叩首禮。

神宗面谕說道:

吳國福之事,朕開始驚駭特甚,後來法司奏系瘋癫,朕又叫法司勘問,追他主使之人,後法司覆本道又不是瘋癫,并無其它原故,朕思此也并非是件美事,不可使之聞于天下,故決定将吳國福速速處決,昨天又見科道官本說系妖書挺立,同一線索,同一性質,妖書一事,因朕空害了許多無辜,查過去查過來,究竟還是沒有查出個實據來,朕因鑒前事,恐這事又冤枉了許多無辜,因此,要速結案,科道等竟然因此事怪怨于朕以不慈之名,不肯深究查明,今太子與二賢孫都在此,且太子素常仁孝恭儉,朕不勝愛惜,前天就恐驚了他父子,随即朕就差派人去寬慰,中宮又讓人去撫慰了幾次,二賢孫今皆成立,讀書寫字,日有進益,朕愛之如掌珠,今各位愛卿忽以這些不當言詞怪怨于朕,使天下聞之讓朕如何當主?

遂執二賢孫手與衆臣看個場面。

在場衆臣見二皇孫豐厚莊重,一個個是隐隐君王像,堂堂帝王容,儀容多厚重,行動現真龍。

聖谕才華。

正在這時,忽從班列中走岀一人面奏道:

父真慈則子真孝,乞陛下不必疑神弄鬼,颠來倒去的折騰臣民,浮詞遮飾的搞些場面與臣民們看,陛下不折騰,臣民就不會自己折騰自己,只祈求陛下真愛滂流,臣民俱會真心均仰!

皇上聽了瞬時天顏震怒,喝問:

這是何人?如此大膽無理!

衆官看時,乃是西蜀之道的禦史衛子。

皇上立即令拿下!

這時,錦衣衛官不敢入宮,因此,喊了半天,也沒人答應。

天顏更怒,旋令太監将其押赴工正司重打問罪。

衆官叩頭俯伏,不敢言語,駕起,各官退出,仍傳旨賜輔臣酒飯。

各官退至朝房,相與私議,皇上本久不臨朝,今天召對,本是個千載一時,正好要對皇上從容諷谏的,沒想到卻被那西蜀的書生真言所激,就任性使橫成這形狀,大家嗟嘆不已。

法司将衛子拟絞監候,後來光宗登位,方才赦免,此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