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王公子一時不忍,逞少年人血氣之勇,惹怒朝廷欽差朱公公發牌均州知官将此事申聞省撫,然後,又向京中參本上去。
不到一個月,皇旨下批道:
王才擅開金礦,刨挖禁地,着中書朱潮嚴行拿問,就地定罪!
朱公公一接了旨,便又添些快手兵丁,把王同知父子拿來收禁,把家財抄沒入官,田地房産由均州府變價,侵占的田地準予歸還,将婦女們盡行逐出,由兵丁處之受用。
也是王同知恃勢害人,故有此報。
王同知父子苦打成招,問成死罪,候旨正法,也是天理昭彰。
忽一日,
有個姓衛的兵備道,兩榜出身,仕至湖廣參政,剛好來上任,到省見撫院回來,正從武當山過,觀看景致,忽聽得隐隐哭聲,便叫住轎,着随從去查問。
随從訪到一間草房裏,把籬荊門推開,只見兩個老婦人坐着績麻。
随從問道:
你們這家人哭啥子呢?這麽悲傷!
老婦人說道:
沒有哭啥子?
随從說道:
明明就聽見你們家有哭聲,咋個會說沒有哭呢?不要怕,我們是本處兵備道衛大老爺派差來問的,有啥子冤事可以給我們講!
那老婦人還是推說沒有。
只見一個少婦人蓬頭垢面,身無完衣,從屋裏哭着跑出來說道:
衛大老爺在那裏哩?
随從說道:
在門外轎子裏哩!
那少婦人便高聲大叫說道:
青天大老爺救命冤枉!
直喊到轎前跪下。
衛老爺問道:
你有啥子冤枉,好好說,不要怕。
那少婦人哭訴說道:
小婦人是本處王同知的媳婦兒,被欽差朱中書害了全家。
遂将前情細訴了一遍。
衛爺聽了毛發上指說道:
青天白日之下,豈可容此魑魅橫行!
遂叫拿兩乘小轎,将少婦人并老婆子一齊帶去,回了衙門,差人先将他們安排到親戚家裏。
然後,
叫他們補狀子來。
衛公補上呈子,上省院見了撫院說道:
昨天過武當山下,有婦人喊冤,說是王鄉宦的媳婦兒,被欽差朱潮無端陷害全家,冤慘已極,呈子在此,求大人斧斷!
撫院說道:
本院無法也無權處他。
衛公說道:
我有一辦法可以治他,大人可先不插手,我先懲處了他再向你禀聞。
撫院說道:
如果你有辦法能懲處得他,也好!
衛公辭了回去。
到了衙門內取了十數面白牌,朱筆寫道:
欽差朱潮淩虐有司,詐害商民,侵犯私財權,罪惡已極,難以一件一件地舉出來,今又無辜陷害鄉宦王氏滿門,慘冤尤甚。本兵備道不能使其光天化日之下容此魑魅橫行。凡爾商民,可于某日齊赴道轅,伺候本兵備道驅逐。特示!
白牌一出,瞬時便有萬把人齊赴兵備道來。
衛公說道:
你們先暫且散去,不可驚動了他,本兵備道已探知他将于某日船到漢口,你們等在那裏各備木棍一根,切不可帶寸鐵,有船的就上船,無船的就岸上伺候,本兵備道将去拜會他,你們只需看白旗為號,白旗一招,炮聲一響,便一齊動手将他們的人船貨物都打下水去,千萬記得不可乘機擄掠搶,也不可傷害他們的性命,只是把朱公公捆起來,送上岸來就行了。
衛公傳谕完畢,衆人散去。
再說,
朱公公洋洋得意,自均州而來,漸抵達漢口。
五六艘座船吹吹打打,鼓樂喧天,到了漢口。
随役禀道:
兵備道衛大老爺來拜!
朱公公岀艙相迎,挽住船,衛公上船相見。
朱公公說道:
老先生榮任少賀。
然後,兩人敘了一會閑話。
茶畢起身,朱公公送上岸,才剛回到艙,忽聽得一聲炮響。
岸上一面白旗一展,只見江上無數小船向大船蜂擁而來,岸上也擠滿了人。
大船上以為是強盜,正高呼岸上救護。
忽又聽得一聲炮響,岸上江中一齊動手,把這五六艘大船瞬時就打成碎塊。
然後,
把朱公公捆起來,剩餘的人都聽其他們随波逐流而去。
這船上所有的金銀禮物都付東流。
當把朱公公捆了送上岸來。
衛公說道:
放了!
遂取衣服與他穿,喚人将他船上的敕印和他随身行李取來,用暖轎把他擡到公館內安置,命地方官好生看護。
然後,
發放衆人散去,會同兩司來見撫院。
撫院早有人報知,駭然!
各人見過禮,撫院說道:
貴公這是鼓動民衆大勇以救商民,堪為盛舉!但朱公公是有皇敕的人啊!你置君命何處?
衛公說道:
本兵備道為民司牧,豈可任虎狼吞噬?今日之舉,我已置死生于度外,只求大人據實參奏就行了!
衆官相議說道:
如今只好說朱公公暴虐商民,以致激起民變,衛參政救護不及。
衛公說道:
諸公不妥,用飾浮詞以欺君,罪不勝誅,還是只求大人據實直奏就是!
撫院只得依此題出本,還是為他作了回護。
不日,
皇旨下道:
欽差朱潮暴虐荊湘,侵犯私財權,以致激起商民變動。着革職解交刑部嚴審。兵備道衛參政擅自引動百姓毀辱欽差。着錦衣衛差官押解來京,交三法司審拟具奏。其餘動變的愚民着加恩寬免。欽此!
撫院接了旨,官校即将衛公上了刑具。
荊湘之民,扶老攜幼,皆出資財送與官校,才對衛公放松了刑具。
群民将他送至中途,還有人一直伴送至京城又到法司處代他打點的,各衙門都送到了錢。
皇旨又下:
先廷杖一百再審。
衛參政雖然受刑,卻因有百姓打點過,故未曾重傷。
法司後來拟成斬罪,監候秋後處決。
但後遇神宗恩赦,只是削職。
此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