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軍人尚武,只有勇者才能讓他們敬佩。但前任劉世傑也并非易于之輩,卻給龍海的感覺是,那些将士明顯的更為崇尚那位戰神。
或許再過一代人才能忘卻吧。
……
……
“我退下來,你們真能讓我回京?”見大勢已去,龍海長嘆一聲,能屈能伸,也不愧是一方諸侯了。
“當然,你不過是李紀淵的一顆棋子,同為軍人,我不希望自相殘殺,只是煩你轉告李紀淵,不要再打虎贲軍的主意了,我與他的一切恩怨,在擊退倉陽軍後再一起清算。”
龍海神情落寞的進入府宅後院,李燕秋則是帶着二十餘名親兵走出議事廳,心內掙紮着是否下令讓院中幾百人殺入大廳,但想到張葉孫吩咐他去放了鄭大海等人時,一旁的馮志勇歐國雲一臉的有恃無恐,李燕秋終是放棄了殊死一搏的念頭。
他帶來的人,甚至連親兵,不都是張葉孫馮志勇以前的部屬麽?
想到剛來烈陽城時,龍海意氣風發,對城防軍務處處指手劃腳,而他那五人則仗着心腹身份趾高氣昂,如今看來甚是可笑。
什麽軍隊不是某個人的私軍,狗屁道理……
……
……
一夜之間,歐國雲重回虎贲軍的消息傳遍了烈陽城。
得了自由的鄭大海等人自是曉得因何離開軍牢,鼓吹之下,連入城的難民也開始感恩戴德,一時間,已經離開烈陽城六年的戰神聲勢更勝往昔。
敗走重陽關,小葉城、連城被圍攻,食人山外阻擊失利,連綿不絕的敵國軍隊從鎮守城池的邊上旁若無人的通過,那一件件憋屈之事,令衆多将士壓抑羞恥,似乎在今夜随着歐國雲的回歸得以發洩。
第二日清晨時,某一處營房傳出虎贲軍的戰歌,接着不遠處另一處營房開始附和,随着參與者越來越多,連駐守在城牆上的将士也加入了進去,不多時,整座烈陽城上空都開始回蕩着那首悲壯的戰歌。
龍海帶着五名心腹出城時,皺了皺眉。這首戰歌被他嚴令禁唱,五大三粗的軍人唱個屁的歌啊?但此時,他似乎有些明白,為何自己未能抹去前任的痕跡,為何劉世傑要遜于歐國雲。
因那戰歌正是歐國雲統軍時傳唱的。
或許換了所有的千夫長,再換一首龍海指定的戰歌,才能真正讓那些将士歸心吧。
……
……
聽着熟悉的戰歌,歐國雲微微嘆口氣。三城一共十五萬大軍重聚麾下,卻沒有帶給他絲毫的滿足,反而是羞愧與苦澀。正是他的野心給王朝帶來了動蕩與災難,如今卻利用以往的威望,奪年輕的虎贲軍将士之心,去抗衡倉陽國,去抗衡李紀淵……
他沒有呆在烈陽城,而是當日随馮志勇回到小葉城,副将張葉孫傷勢已經好轉,留守烈陽城主持防務。
倉陽國發動這場戰争,幾乎是傾全國之力,自打通食人山通道十日來,每日從食人山浩浩蕩蕩經過的大軍連綿不絕,已算不清到底有多少人進入了王朝。
随着倉陽軍在王朝腹地攻城略地紮下了根,大司馬尚玄心令旗一變,似有新的謀劃。
八月二十九,歐國雲回到小葉城第三日,已經撤離十日的倉陽軍卷土重來,潮水般的大軍再次圍住了這座小城。
不僅小葉城被圍,連城同樣如此,甚至另有大軍抄了烈陽城的後路,切斷了其通往王朝內地的官道,将這支南疆邊軍徹底圍困在偏遠南方的彈丸之地上。
一日後,一名老者出現在小葉城下,令城中守軍交出那女子,否則小葉城将士都将死無葬身之地。
回應老者的是一片箭雨。
見勸說無效,倉陽國那些穿着黑色衣甲的将士又開始攻城,十丈高的城牆上很快就遍布黑甲,而城牆上銀色衣甲的虎贲軍将士則用黑色的火油和密集的箭弩進行防衛。
慘烈的攻城之戰正膠着時,歐國雲将巨大的守城弩調整方位,箭頭所向,那是數百丈外一個站在羅蓋下的首領,正在指揮攻城。随着巨大的開弓聲,頃刻間一支粗長的鐵箭射出,就在要射入羅蓋時,那名老者一閃而出,探手緊緊握住那支長達三丈的鐵箭,他看向小葉城上歐國雲所站的方位,握箭之手猛然一抖,粗大的鐵箭竟折為兩段,被随手扔在地上,身周的倉陽軍發出歡呼。
歐國雲皺了皺眉,這場戰争已不僅僅只是是軍人之争,而是有倉陽國的武者卷入,阿峰、陳平和這位老者,每一人都是不下于王朝武林長老級強者,竟然屈身于慘烈的戰鬥中,這在十餘年前的上一場戰争中極為罕見。
可惜楊傑已經不在,馮志勇在個人作戰能力上乏善可陳,不過其指揮作戰卻是頗有章法,小小的小葉城被圍攻一月有餘,仍是屹立不倒,正是源于他機變百出的指揮。
老者出手後,攻城的倉陽軍如打雞血般更為勇悍,拼死攀上城頭的倉陽軍士卒一時達到百人,馮志勇親自率領五十人的親兵營補上去,才将城頭之上的彪悍敵軍抵擋住,雙方在城頭混戰,更多的倉陽軍攀上城牆,一時間城池岌岌可危。
眼見形勢急轉直下,歐國雲無奈中再次自殘,猛擊心口,強行激發出一直緩慢恢複的力量,嘴角挂着一絲黑血,一手持矛,一手持刀,舉步往最激烈的戰團處行去。
一陣血光飛濺過後,歐國雲身添七八處傷口,眼中戾氣更重,跨過城頭滿地屍首走到箭垛前,探頭看着下方搭在城牆上的雲梯。雲梯上倉陽軍士卒正如螞蟻上樹般一個個紅着眼奮力往上攀爬,揮舞着槍矛利器,全不理會上方的亂箭和身旁正燃燒的火油,不時有傷者摔下雲梯,那些摔落者直到怦然落地,竟是不發一聲。
倉陽将士悍不畏死,氣勢如虹。
歐國雲一擺手中長矛,竟跨過城牆,踏上了腳下的雲梯,手中長矛不斷揮舞,腳下雲梯之上的士卒與身周長矛所及的倉陽士卒紛紛被挑離雲梯。
其所過之處,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