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社聚會,唯有林森并沒有出席。
楊子問:“林律師怎麽沒來?”
尋尋告訴大家,她在來詩社的路上,看到林森和段櫻有說有笑的走進電影院,恐怕林律師忙着陪美人,沒有時間來參加詩會。
扶桑很生氣,她親自打電話到律師所,請他來參加詩社活動。她已經在電話裏暗示過他,有要事與他商談,他竟然為了陪段櫻看電影缺席。聚會中,扶桑一直因為此事心情不佳,白志剛看出扶桑有些心不在焉,走到她跟前問:
“桑兒,怎麽了?”
“沒什麽,可能昨晚沒睡好,有點累。”
“下個禮拜學校就開始放假了,我打算放假後立刻前往樂山考察,你還去不去?”
扶桑心想:自己幹嘛為了李傑倫和段櫻的事情生氣呢?凡事還是該靠自己。
扶桑:“去,當然去啦!”
“好,我買好車票通知你。”
扶桑以和白志剛去度假為由,向報社請了假。在家中,她則對父親和奶奶說,要和白志剛去樂山看大佛。奶奶認為扶桑和白志剛有戲,自然同意。羅智則有些疑惑。
自從扶桑的外公去逝以後,羅智覺得扶桑這孩子變得有些神秘古怪,以前她有什麽事都會和他商量,她到報社工作後,往往早出晚歸,和羅智的話越來越少了。羅智對扶桑說,她和白志剛交往也有些日子了,怎麽也該給白家一個交代。這次她和白志剛去樂山,如果她和他合得來,回來以後就把婚事訂下來,如果合不來或是對志剛不太滿意,那就做個了斷,也別耽誤了人家。扶桑答應。羅智吩咐女兒,讓她一路上多注意安全。
扶桑和白志剛走水路到達樂山,觀看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又名淩雲佛,建于唐朝,大佛位于南岷江東岸淩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彙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0多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态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單單是大佛的腳面,就可圍坐百人以上。
扶桑驚嘆古人巧奪天工的傑作!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彙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群。
白志剛向扶桑介紹,位于淩雲、烏尤兩山之間溢洪河道東岸的麻浩崖墓,是川西,特別是樂山地區流行的一種鑿山為墓的墓葬形式,特征是沿着淺丘,山谷的砂質岩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然後安葬遺體和殉葬品。從外部看去,是一個個神秘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于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因此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規模大,畫像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各墓之冠”。
眺望東漢崖墓,扶桑內心中希望,樂山之行,能夠尋覓到古蜀國的蛛絲馬跡。
白志剛向扶桑介紹說,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淩雲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叫“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山上有創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和淩雲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淩雲山合成完□□景。烏尤山上有烏尤寺,建築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築。
一路上,白志剛對扶桑體貼入微,照顧周到,并用他所學到的知識,為她答疑解惑。參觀了大佛和東漢崖墓,天色已晚,扶桑和白志剛到了客棧,兩人道過晚安,各自回客房休息。
躺在床上,扶桑不由得想起她和李傑倫到重慶的那個夜晚,她和他共居一室,他不但沒有對她非禮,還守候了她一夜。此時此刻,他睡了麽?他是獨自一人,想到他和戲子段櫻親密的情形,曾經有一刻,扶桑相信他是正人君子,可現在扶桑疑惑,他究竟是不是好人?困倦向她襲來,她在胡思亂想中睡去。
次日清晨,白志剛找到了賣那兩件文物石锛和石斧給他父親的一位樂山古董商,白志剛将父親所寫的一封信交給他,古董商得知白志剛是專程到樂山地區考察,熱情地詢問他需要什麽幫助。
白志剛言明要到峨邊一帶考察,他請這位老板告訴他,出售那兩件文物的農戶叫什麽名字?老板告訴他,那是個獵人,名叫常竹,老板将獵人的具體地址告訴白志剛,立即安排車馬将白志剛和扶桑送到了峨邊縣。
峨邊位于峨眉山西南約100多公裏,白志剛對扶桑講述峨邊歷史,相傳秦惠王移民萬家到蜀地時,就有秦人到峨邊落戶。彜族和漢族是峨邊世居民族,峨邊彜族是古候、曲涅後裔,在距今五百年左右,分別從大涼山遷入。漢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派兵西進,開發”西南夷”,漢民族開始遷入,置州郡,今大渡河以北地區屬犍為郡南安縣也就是現在的樂山,到了明朝正德時期,大批漢民入川,民國三年即1914年,改峨邊撫夷廳為峨邊縣。
在峨邊一村莊,白志剛和扶桑找到了獵人常叔。常叔五十多歲年紀,年輕時打獵為生,現在年經大了,不願再殺生,一家人靠種農田,采些山貨特産變賣為生,日子過得不錯。
白志剛詢問
“常叔,你賣給樂山趙老板的石锛和石斧,是從哪兒得來的?”
常叔回答:
“那兩件東西,是我前一陣去黑竹溝挖竹筍時挖到的,我見還有些特別,便帶回家中丢在院子裏,趙老板下鄉來收皮貨看到,我見他十分喜歡,便說送給他,但他執意要給錢,我也就收下了他的一塊大洋。”
白志剛又問:
“除了那兩件石器,是否還有別的東西?”
“上次趙老板告訴我,如果碰到這些東西就撿回家來,他下鄉時來收,前幾天,我撿到一個土陶罐和幾塊陶片。”
“能讓我們看看麽?”
“可以,我拿給你們看。”
常叔從院子角落處,拿來土陶罐和幾塊陶片。白志剛仔細觀察着,土陶罐上畫得有像鳥眼睛一樣的畫符。白志剛驚喜,這是先秦陶器,年代和那兩件石锛和石斧差不多。
扶桑想起了外公去世前在手心裏留下的鳥頭符號。
扶桑:“常叔,這個陶器,也是在您挖到石锛和石斧的地方發現的麽?”
“也是在黑竹溝,但不是在同一個地方。”
扶桑:“您能帶我們去看看那個地方麽?”
“黑竹溝我也不常進去,那個地方比較邪門,當地人将黑竹溝叫做魔鬼溝,也叫斯豁,彜語為打擺子而死,就是死亡之谷的意思。”
扶桑:“是麽?”
“我可不是危言聳聽,那魔鬼溝裏發生過好多次死亡事件,人畜進入黑竹溝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曾經有外來人對魔鬼溝充滿了好奇心,不聽我們勸阻,進入山谷,一行人五四兩傷,還有二人失蹤。現在,村子裏的人都只敢在魔鬼溝周邊活動,不敢走進魔鬼溝深處”。
扶桑想到李傑倫的父親和叔叔,帶着圖紙去古蜀國遺址尋找寶藏一去不回的事,黑竹溝發現了石锛、石斧和土陶罐,留下了4000多年前古人類生活的蹤跡,關鍵是這個地方也有人神秘失蹤,難道,古蜀國遺址就在黑竹溝一帶?
扶桑:“常叔,你能帶我們去黑竹溝嗎?”
常叔:“我可不想再去那個鬼地方。”
白志剛:“常叔,您也沒有少去黑竹溝吧?您現在不也好好的嗎?”
“以前我不信邪,常去打獵,彜族兄弟曾經勸過我好多次,他們說:在死亡谷最險地段-石門關上部開闊的谷地,是他們祖先住過的地方,祖訓不能入內,否則會遭災。”
白志剛驚喜:“彜族的祖先在石門關上部谷地居住過?”
“彜族人是這麽傳說的,他們對這塊神奇的土地十分崇拜。石門關是黑竹溝的腹地,是塊險惡地帶,驚動了祖先是會命喪黃泉的。獵戶入內無蹤影,壯士一去不回頭,說的就是這石門關死亡谷。我就從沒敢踏入其中!”
“您的意思是,你雖常去黑竹溝,但沒敢踏入石門關?”
“是的,在黑竹溝,我還看到過野人。”
白志剛驚詫:“野人?”
根據常叔的描述,扶桑覺得石門關也許就是外公和兩位結拜兄弟踏足的那個地方。扶桑感到十分激動,無論如何她也要走進山谷裏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