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陽軍的重甲鐵騎兵有兩萬人,是所有兵種中最為精銳的部隊,此時出動的萬餘人馬在戰場中就像一把巨大的戰斧,所到之處風卷殘雲般殺戮滔天。
沖向王朝第一大營的普通輕騎兵同樣表現出強悍的戰力,面對王朝将士如雨般的箭矢,他們視若不見,弓起身體,在疾奔的戰馬上持弓對射,迅速移動中不斷連人帶馬陷入深坑,後面的騎兵仿佛沒有看見一樣繼續催馬向前,陷馬坑很快就被這些兵馬填滿。
沖在最前的騎兵已經撞開刺馬欄和栅欄進入大營,一時間,第一大營就像是一鍋熱油被潑入涼水般轟然作響,早已列陣的前騎營兩萬騎兵迎擊上去,雙方陷入混戰。
騎兵的攻擊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速度,一旦戰馬奔跑起來了,騎兵的威力才能得以全部發揮,而第一大營的騎兵雖然早已做好了準備,但沒有速度,交戰片刻後就被沖得七零八落。
沖破前騎營的陣型後,這一萬輕騎只剩下不到四千人,高聲呼喝着更為瘋狂地殺人放火,在第一大營中奔騰穿梭,很快就殺了個來回。
李紀淵鐵青着臉注視着遠方的戰場,一觸即潰的局面令他十分不滿,難道十年沒有打仗,戰力就退化到這種程度?
濃煙裏的火光刺着他的心髒,一揮手,游昌宏迅速指令旗語,先前殺出的第二大營和第四大營的騎兵只出動了一半,接到旗語指令後,剩下的兩萬騎兵從陣前策馬而出,迎向如同黑雲般壓來的倉陽國鐵騎軍。兩撥各五千人的鐵騎兵很快被近四倍數量的輕騎兵包圍,随後又如利劍一般破圍而出,沉重的馬蹄聲回蕩在戰場上空,深深震懾了在場的每一位将士。
随後,倉陽國陣內兩萬輕騎兵出陣,身後跟随着五萬步兵,迎向第二大營和第四大營的騎兵。
而鐵騎兵穿透王朝騎兵的包圍後,沒有回到本方陣中休整,而是調轉馬頭,如鐵甲洪流般直奔第二和第四大營。大營外的刺馬欄在連續沖擊之下被撞得粉碎,接着那股洪流又撞倒了大營的欄栅,闖入混亂不堪的營寨之中。
此時的鐵騎軍已經有近千人傷亡,但是相比王朝的傷亡幾乎可以不計。他們如同移動的小山,除了陷馬坑能造成威脅外,幾乎刀槍不入,直接無視王朝将士的箭矢刀槍,将兩處大營攪得支離破碎。
對于此刻的王朝将士來說,鐵騎軍似乎成為勢如破竹、無可抵擋的無敵之師。
随着鐵騎軍穿營而過,第二和第四大營同時陷入火海。
側翼的第三和第五大營依舊穩若泰山般屹立不動,因為鎮庭關的城頭,代表着兩軍的旗幟還沒有動。
……
……
李紀淵雖然沒有帶過兵,但很清楚打過仗的老手與沒上過戰場的菜鳥之間,無論是經驗還是膽量,都是天壤之別。
龍海接手虎贲軍後,一批千夫長直至大統領被調離虎贲軍,進入其它邊軍,本意是削弱歐國雲、劉世傑兩任主将的影響,讓那支曾經威名赫赫的邊軍不再是鐵板一塊,便于李紀淵系的控制。結果戰事突然爆發,這個另有意圖的舉措竟然無心插柳柳成蔭,那批經驗豐富的将領如今正好可以發揮作用。
李紀淵确是魄力非凡,将那二十餘名老将全部集中在第三第五大營,他深知,拳頭握在一起才更有力量。
雖然調動虎贲軍将領進入其它軍隊是為了削弱虎贲一系的根基,但又何嘗不是培養自己可以仰仗的堅實武力呢?
……
……
倉陽軍将剩下的一萬鐵騎軍投入了戰場,似乎打算配合已經殺出第二第四大營的那支鐵騎軍,全殲正在戰場混戰的兩營四萬騎兵。
“上三五大營。”李紀淵說道。投入最強大的戰力,應該能扭轉不利的局面吧。因為緊緊抿着嘴唇,他的下半部臉顯得格外蒼白。
整個防線縱橫四十裏,看到遠方城頭的旗語,第三、第五大營的騎兵開始從兩翼向中部收攏抗擊鐵騎軍。
見王朝兵馬變化,倉陽軍緊随着投入四萬輕騎兵。
一旦沖垮王朝軍隊最後兩營的四萬騎兵,于倉陽軍而言剩下的就是如收割麥子一般的屠殺了。
王朝大軍挖陷阱、設刺馬欄、建堅固的大營,排兵布陣以穩守為主,扛住攻擊後再行反攻,明顯帶着李紀淵游昌宏兩人固有的穩健氣質。
尚玄心則更多的是年輕人的銳氣,沒有做絲毫的試探,而是在第一波就投入最強戰力鐵騎軍,向五處大營的中部發動沖擊,将戰場切成兩半,随後分兵攻擊兩翼,打算一戰定鼎。
随着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營的動搖,形勢逐漸向着尚玄心所料發展,遠處敵方三座龐大營寨內的滾滾黑煙和通天火光,對于遠道而來的疲憊之師無疑是莫大的鼓舞。
第三大營騎兵統領馬翔是當年虎贲軍南征倉陽國的老将,那時他還是一名百夫長,随着征戰,他從百夫長成長為千夫長、萬夫長,一晃十年過去,雖然其須發變得灰白,官職仍停留在統領一職,但他對王朝的熱愛依舊沒有任何改變。此刻其高舉長矛,奮勇沖在第一位,高聲呼喝着指揮麾下兩萬名騎兵向敵軍沖殺而去。
先前馬翔已經看見裝備精良的鐵騎軍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槍,不由感慨敵方進步太快,他的騎兵标準配備全是短弓,射程只有長弓的一半,與火槍相近,面對火槍、面對連臉部都罩着鐵甲的鐵騎軍,似乎完全落入下風。
那只有近身肉搏,用長矛去刺透敵人的鐵甲了。
正如馬翔所料的那樣,箭矢射在鐵騎軍的鐵甲上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卻很難射透。而在下一刻,他的騎兵同樣進入對方的射程,漫天塵土中,馬翔看到對方擡起火槍,高呼道:“殺!”
一陣轟鳴過後,馬翔滿臉鮮血重重撞擊到堅硬的地面上,魁梧的身軀翻了幾個筋鬥後,失去了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