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裏第一個出事的是住在村子角落的一個村痞家。村痞叫黃喬, 二十來歲, 因為整日無所事事, 性格又惡劣, 所以在村裏人憎狗眼,并不讨喜。黃喬不工作也不幫忙種地, 二十多歲的男人到頭來還要自己年邁的父母養着。
黃喬經常在村裏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 村民對他的怨氣都很大。本來上一年這人就要被趕出村去,最後還是因為黃喬的父母又是賠罪又是哀求道歉的,弄得村民沒辦法,只好不情不願地繼續讓黃喬留在了村裏。黃家是留下來了, 不過卻被村民趕到了村子最角落的茅草屋裏去居住,那個位置距離村子中心最遠,平時沒什麽事都不會有人過去那邊。經此一事後,黃家和別家的關系更為惡劣, 黃家有什麽事情也沒人願意去幫忙,即使是面對黃喬的父母,村民們大都不願意多接觸,就怕觸了黴頭。
經歷過差點被趕出村又到被排擠的事情後,黃喬這個二賴子好像一下子懂事了, 各種偷雞摸狗的行為也收斂了許多。慢慢的,只要他不主動惹事, 村民們也不會想起他來。
黃喬的房子一夜間被燒毀, 父母也被殺害, 一家三口, 最後活着的只有黃喬本人。不過黃喬雖然活了下來,狀态卻不是很好,整日瘋瘋癫癫的,一直說着阿華回來了之類的話。
黃喬口中的阿華就是那個被焚了屍的新郎官。衆人一聽黃喬這話,霎時都害怕了起來。這類村子都迷信,也沒人懷疑黃喬話裏的真假性。或者說這些村民多多少少都诋毀過阿華一家,阿華父母的死雖然不能怪他們,但是他們也算間接的用流言蜚語逼死了阿華的父母。這下,村民們就更慌張了,深怕阿華會找上自己家的人,那段時間,村子稍有風吹草動,個個都如驚弓之鳥般戰戰兢兢。
那會兒,黃昏一過,整個村子再無人敢出來溜達。甚至有些人家,更是買了好些的朱砂符紙等物擺在自己家中,以防阿華的突然到來。
看到這裏,汪畔加快了翻閱的速度。
黃喬的事過後一個星期,阿華的報複再沒出現過。這麽過了七天,村民們見沒有哪戶人家再出事,也紛紛定了心,好似都忘了阿華一家的事。日記的主人認為,這些村民都潛移默化的把罪過歸到了黃喬的身上,他們認為,黃喬一家發生的慘劇,都是黃喬造成的。當初焚了阿華屍體的兇手其實就是黃喬,黃喬幹出這麽喪心病狂的事情所以才惹怒了阿華,也是因為這樣阿華才會回來報複了他門一家。
村子再次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可是日記的主人卻并沒有多開心。他在日記這樣寫道,這一刻,有一股不詳的預感彌漫在我的心底,夜裏的黑暗似乎更深了。
之後寥寥幾筆,日記主人簡單地記錄了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明明描寫得很溫暖,汪畔卻莫名地從日記主人的筆墨裏感到了一股子扭曲的緊張感。
從日記的開始看到現在,從日記裏的只言片語中可以知道,寫這個日記的主角當時大約還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很年輕的一個人。這個青年一直表現得都非常的冷靜和睿智,但這個時候他卻第一次這麽明顯地表現出了他的緊張和急迫。
汪畔撇開了雜亂的思緒,繼續看了起來。
黃喬一事後的第十天,這個村落終于被扯掉了平靜的外殼。
第一天,村長一家死了;第二天,屠夫五口人死了;第三天,村子著名的長舌婦也死了……死亡的氣息一瞬間籠罩了整個村子。接二連三的死人,讓活下來的村民心底都蒙上了一層灰。他們開始慌了,每個人都開始念起了阿華的好,這些人來往于阿華一家的墓前,三叩九拜的同時,還努力地摘掉自己的罪過,把這些罪過都推到了村裏的其他人身上,互相揭短,各自紛紛露出了他們惡毒的嘴臉來。
即使這樣,阿華的報複依然沒有停止,死的人更多了。
後來也不知道是誰先開了口,提到了阿華和章小蓮結陰親的事情。他們認為,與章小蓮結親是阿華的願望,如果幫阿華完成這個願望,或許阿華一高興就會放過他們的村子。
這個提議得到了衆人的認可,也不管章小蓮願不願意,被中斷過的陰親又被擺上了日程。日記的主人和友人覺得這樣枉顧人願的作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試圖阻止,可是并沒有用。
村民為了早日解決阿華的事情,未免夜長夢多,陰親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來。為了防止日記主人和友人的破壞,日記主人和他的友人都被看守了起來。同時,為了不讓章小蓮逃婚,章小蓮也被押在了新房,有專門的人照顧着。
陰親的過程日記沒有寫,或許是因為日記主人當時并不在場的原因。等日記主人被放出去的時候,已經是距陰親結束的第二天。這一天,村子內熱鬧得猶如過年,每個村民的臉上都帶着喜氣洋洋的笑。
不過這麽熱鬧的氣氛卻讓日記的主人高興不起來,因為對方很快便發現,章小蓮失蹤了。
看到這裏,汪畔的心咯噔了一下,有一股不好的預感浮上了心頭。
接着看下去後,汪畔的預感果然成了真。
經過日記主人辛苦的排查,很快他們就發現了章小蓮的蹤跡。
章小蓮死了,在陰親的那一晚上,被這個村落的村民殺死了。她被捂死在了紅彤彤的新婚床上,而後屍體送到了阿華的棺木裏,和阿華的骨灰放在了一塊,然後被七支木丁釘住棺蓋埋在了阿華家的祖墳下。
日記的主人和友人找到章小蓮屍體時,章小蓮身上還清晰地留着因劇烈掙紮而産生的一道道的淤痕。這個姑娘,生前該是受了多大的痛苦,又是以多麽悲恨的心情離開這個世界的。
汪畔看到章小蓮死了的內容,心情如同日記的主人一樣,十分的難受。
汪畔用了一點時間平複了心情後,接着又往後翻了一頁。這一頁紙上只有一行字,裏面用扭曲的字跡寫着“我看到章小蓮回來了”這麽一句話。
章小蓮回來了??
章小蓮不是死了嗎?屍體都被釘在了阿華的棺材裏!
汪畔皺起了眉頭,往前又翻了翻,再三确認,日記的主人的确在日記前面認真地寫了“章小蓮死了”這幾個字。而且裏面對章小蓮屍體的描述還有被釘在棺材裏的事情都寫得很詳細,怎麽看,一個正常人被這麽對待後,絕不可能再活過來。
而現在,章小蓮卻“活”了。
汪畔想起了死亡搖一搖裏不能以常态來論的事情,接着又想起了小時候汪隆還在的時候她看到的那些只有深夜才會到紙紮店來的奇怪“客人”。
在汪畔想着小時候的事情時,耳邊忽然響起了“隆隆隆”的巨響,似乎是吊車制造出來的。她走出門往外看去,只見大槐樹那邊煙塵滾滾,一輛又一輛的吊車從商業街的一頭緩緩地開過,然後停在了大槐樹周圍。而在大槐樹的另一側,那所廢棄的小學已經被砸開了一個大窟窿,仔細看去還能看到學校前面不遠處站立着的人。這些人都穿着統一的服飾,頭頂安全帽,臉上還戴着遮了半張臉的口罩。
汪畔很快記起來,之前她就聽郭嬸說過,這所私立小學已經确定拆遷,而拆遷的日子恰巧就定在今天。
這事兒也不是什麽壞事,汪畔看了兩眼也就不再在意,回到了屋內重新拿起日記本伴着屋外轟隆隆的聲響繼續看了起來。
日記的主人又連着兩次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章小蓮的身影。一次是在她的家裏,一次則是在她的墓前。日記中沒有詳細地記載這兩次與章小蓮相遇的經過,日記的主人似乎并不想多提這件事。并且在這一頁紙的最後,日記主人還用很重的字跡寫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話。
“章小蓮還是成為了厲鬼”。
之後有三頁紙只有日期沒有內容,每一頁都代表着新的一天,也就是說,章小蓮被确認為厲鬼後已經過去了三天的時間。可這三天內發生的事情,似乎成了日記主人和當時在場的人的一個秘密,在日記裏沒有留下一丁半點的字跡。不過汪畔也不是沒有收獲,在空白的三頁紙後面的一頁新的紙張上,日記的主人還是留了一小段話,并且,這段話似乎還是整件事的一個交代。
那段話是這樣寫的:
1.黃喬其實沒有瘋,阿華的複仇都是他搞出來的。他不僅殺了村裏的人,還殺死了自己的父母。不過我覺得他還有所隐瞞……我懷疑他真的見過阿華。
2.焚屍的兇手已經找到,兇手一共有五個,他們都是一些暗戀着章小蓮的青年。我為他們感到很可悲,這些人有膽子燒了阿華的屍體,卻沒勇氣挽留章小蓮。
3.(劃掉)
之後又是幾頁的空白,接着又是一個全新的旅行故事了。
汪畔重新翻回到了最後那段類似總結的話。前面兩段話雖然有些出乎意料卻不難接受。就是這第三段話,日記的主人分明寫了什麽,卻又被對方抹掉了。鋼筆的黑色墨水加上時間的流逝,使得這行字的墨水都黑成了一片,不管是翻面看還是怎麽看,都無法看清上面具體的內容。只能大概分辨出,第三段話的開口似乎寫了“章小蓮”三個字。
究竟,章小蓮三個字的後面接的到底什麽?
章小蓮不是死了嗎?日記主人前面提到的厲鬼又是什麽意思?章小蓮真的化作厲鬼回來了嗎,那之後她去了哪,村裏其他人呢?
汪畔手指敲打着桌面,視線來回在這一頁的內容上掃過。
日記主人能查到焚屍的真相,又能寫下這段話,說明他沒有出什麽事,他活得好好的。厲鬼不是什麽好詞,如果章小蓮真成了厲鬼(或許還有阿華)的話,他是怎麽從厲鬼手裏活下來的?
汪畔總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對自己十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