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子時,明月當空,淡雲游蕩于星辰之間,山林原野瑩白一片,清風徐徐,東洲大地一派祥和。

此時的中平國國都埕城,卻爆發出與祥和氣氛格格不入的殺戮聲,怒喝慘呼,刀箭齊鳴,在夜幕裏交織回響,被驚醒的人兒無不膽顫心驚。

鎮國侯府邸的書房中,歐國雲微垂着頭,若有所思的背着雙手,緩緩踱步,似乎對隐隐傳來的喊殺聲恍若未聞。

京都血流成河,竟是由這個僅僅三十出頭,體形略壯、相貌平常的侯爺一手操縱。

此刻,皇城內,一支兩百餘人身着青色官服的王朝平野監官員,在一名中年男子的帶領下潛入皇宮,往王上李放的寝宮襲去。

距離這支隊伍裏許的皇城外,一大批身着銀色铠甲,維護京都治安的順年公官兵,在一名白發老者的率領下,正與守護皇城的禁軍激烈交鋒。

平野監和順年公兩支人馬加起來有千餘人,是歐國雲在朝中的嫡系,此時一個在皇宮外,一個在皇宮內,裏應外合,執行着歐國雲的颠覆之策。

帶領平野監衆人的中年男子是平野監監正楊傑,作為歐國雲的嫡系,由歐國雲一手提拔,從邊軍調回京都升任平野監監正,統領王朝官員監察之職。

白發老者則是順年公首座劉成庸,是歐國雲早年征戰時的大軍主将,也是其岳父大人。

……

……

十八年前,劉成庸受封虎贲大将軍,統領王朝南征倉陽國的大軍,三年後歐國雲入伍,因骁勇善戰,不久被劉成庸慧眼識珠,提拔到前騎軍任先鋒官。

其後,歐國雲連戰連捷,被譽為兵法奇才,軍職也一路上升。而劉成庸則因為常年征戰,疾病纏身,自感難以承擔先王重托,便力薦當時只有十九歲的歐國雲為大軍主将。先王遠見卓識,并未因歐國雲太過年輕而輕慢,很快準奏。歐國雲也不負重托,率軍一直打到倉陽國國都,逼着那個曾經強大無比的鄰國割讓了三分國土,并年年向王朝納貢。

兩國戰前的百餘年,都是中平國向倉陽國納貢稱臣。

戰事結束後,歐國雲被封鎮國侯,年僅二十一歲的他成為王朝開國以來最年輕的侯爵,率大軍鎮守王朝南疆要塞烈陽城、重陽關,與被其親手擊敗的倉陽國隔城相望。

這支鎮守南疆的邊軍自此被稱作虎贲軍。

劉成庸則在歐國雲升任大将軍前,被調回京都任護衛京都治安防務的順年公首座。不久後,歐國雲娶劉成庸的長女為妻,兩人的關系更為密切。

先王似有所忌,在駕崩前數月将歐國雲調回京都,掌京都治安與官員監察之職,已是徹底脫離了軍務。同時又将彼時名聲不顯的李紀淵封為制遠侯,加上在朝三十餘年的定文侯鄭則野,三位侯爺各掌權柄,相互制約。

先王駕崩後,長子李放繼位。朝中三侯全力輔佐李放,以保政局穩定、國泰民安。

李放繼位時只有十五歲,因年幼且處事優柔寡斷,難控朝堂,只有放任三侯相互亂戰。而定文侯鄭則野、制遠侯李紀淵二人,均是通融剔透之人,手段高明,無一不在朝中縱橫捭阖,所以在輔佐李放的六年中,軍人出身、權謀之術乏善可陳的歐國雲漸漸被邊緣化。

先王尚在時,就有歐國雲的心腹在酒後言其有天子之命。因為如今中平王朝的一半江山,都是由歐國雲領軍打下來的。

東洲十五國,打下江山者均為國君,無一例外。

那時的先王,在朝中氣定神閑、決勝千裏的氣魄,令歐國雲深深折服,即使封侯後也不敢起一絲異心。随着先王駕崩,弱子繼位,權臣傾軋之下,歐國雲終有不平。

……

……

歐國雲微微咳了一聲。

他一直看不懂定文侯這個人。

定文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好似手無縛雞之力,但在朝上朝下,談笑間氣場十足,令人折服。而且他也并非那種無端雄辯之人,而是魅力十足,幾乎有着近妖的魔力,令每一個和他接觸的人,都由衷敬佩他的才學。

甚至有人說,先王的決勝千裏,均是按照他的上奏所為。

也許,那時尚在戰場厮殺的歐國雲,只是雄心勃勃的先王和定文侯手裏的一杆矛。雖搏來一個百戰百勝的戰神之名,但一切均在兩人掌控之下,不過是他們的一件利器而已。

而另一位制遠侯李紀淵,是先王駕崩前三月拟旨冊封的。制遠侯掌管酉金司、兵部兩大衙門,手握一國財政和兵馬大權,可謂一時權傾朝野。坊間謠傳李紀淵是先王年輕時與鄉間貧婦所生之子,流落民間二十年,後來通過仕考,從一名小小的平鄉縣令一步步走來,一直十分低調內斂,直至被封制遠侯時才露出水面,并在朝堂之上展示了靈活且不失強悍的手段,借李放之勢,漸漸壓過了掌管政務的定文侯鄭則野,更将隸屬于平野監的民情收集之職,劃歸兵部軍機處,将原屬歐國雲,遍布朝野的暗樁情報網全盤納入名下,令歐國雲不得不另辟蹊徑,暗組一個見不得光的民情署,來維系情報收集一職。

如果說,定文侯是魅力十足的重臣,制遠侯就是來歷神秘、高深莫測的權臣。

……

……

想到制遠侯李紀淵,歐國雲将背在身後的雙手分開,一只手輕輕拂過腰間的佩劍,眼神複雜。如非此人,他未必會冒險賭出身家性命,而此時,李紀淵再成他率部舉事的攔路虎。

一切本在掌握中,但剛剛傳來的消息說,王宮裏出現一支神秘人馬,大約有百人左右,其武力極強,已令楊傑的兩百多精銳人馬死傷過半。而劉成庸的人馬則被皇宮守衛禁軍一直擋在順安門外,難進寸步。

而順安門距離皇宮正殿,尚有一裏之遙。

通往皇宮的地道在一年前開始挖掘,從事這些挖掘工作的只有百人,是歐國雲和楊傑親自選拔的,可以說是他們的死士。當然,歐國雲給出的銀兩,足以令這些死士下半輩子衣食無憂。

楊傑率領平野監的二百餘人,正是通過長達二裏的地道進入皇宮。但還沒有走出半裏,就遇上一隊意料之外的黑衣人強者,随即雙方展開激戰。

交戰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原本以為很快能擊潰對手的楊傑不禁驚疑交加,既驚訝于對方的強大實力,又疑惑于對方出現的時機。他手下人馬的個人武技算是百裏挑一,一人對上幾十個普通武者也不在話下,但此時面對僅有自家人馬一半的黑衣人,竟然傷亡慘重。

還有就是遇到對方的時間,如若走漏了舉事的消息,對方更應在他們的地道出口處埋伏,以對方的實力,他們根本就殺不出地道。

而且,頻繁出入皇宮,算是王朝重臣的楊傑從未聽說過,皇宮裏有這樣一支力量。

或許這是宮內保護王上的隐秘力量吧。

沒有退路的楊傑只能身先士卒,以一當十的率部奮勇血戰……

……

……